技术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胶原纤维研究
胶原纤维是人体各种器官(如骨、肌肉)中关键的组成成分之。胶原纤维拥有复杂的微纳生物结构,这种结构的有序排列使胶原纤维能够表现出异的生理性能,同时,这种结构的改变会导致其生理征的急剧变化。劳损、骨折等常见疾病的发病机理就与胶原微纳结构变化密切相关。如何观测并理解胶原纤维微纳尺度的结构变化是治疗相关胶原类疾病的关键所在。
近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陈佳宁课题组用散射式近场扫描显微镜(IR-neaSCOPE)对胶原纤维进行纳米分辨率红外扫描成像。该研究通过在组织切片表面近场测量紧凑排布的胶原纤维簇,对胶原纤维的纳米周期性横纹结构进行量化分析,并观察到胶原纤维发生的横纹倾斜现象。该研究借助胶原晶格模型解释其现象的产生机理,揭示了胶原纤维内部分子间可能存在的滑移位错形变。
该结果有助于人们理解胶原结构失序时胶原纤维可能发生的纳米结构变化,为解读胶原类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了新思路。同时,该工作展示了s-SNOM在生命科学中对于生物微纳尺度结构研究的广阔应用前景。相关结果发表在近期的《Nano Research》上。该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重点研究计划的资助。
二、生物催化(MOF体系)研究
生物催化转化在生物体中,如多酶催化联,在不同的细胞膜区隔的细胞器中高效率地进行。然而,在自然系统中模拟生物催化联过程仍然具有挑战性。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李丽老师课题组报道了多壳金属有机骨架(MOF)可以作为种层次化的支架,在纳米尺度上对酶进行空间组织,以提高联催化效率。
研究人员通过外延逐壳过生长的方法将多壳MOF包裹在多酶上,其催化效率是溶液中游离酶的5.8~13.5倍。重要的是,多壳MOF可以作为个多空间隔室的纳米反应器,允许在个MOF纳米颗粒中物理分隔多个酶,以便在个锅中进行不相容的串联生物催化反应。研究人员使用纳米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Nano-FTIR)来解决与多壳MOF中的酶相关的纳米振动活性的不均性。多壳MOF能够根据定的串联反应路线方便地控制多酶的位置,其中载酶1和载酶2的壳沿内到外壳的紧密定位可以有效地促进质量传递,从而促进高效的串联生物催化反应。
这项工作有望为设计高效的多酶催化联反应提供新的思路,以鼓励其在许多化工和制药工业过程中的应用。
三、原位液相活体细胞研究
近日,德国attocube systems AG的工程师Korbinian联合德国慕尼黑大学Fritz Keilmann课题组报道了基于散射型纳米红外成像与光谱技术在液相环境关于纳米颗粒和活体细胞的定量研究。纳米红外光谱与成像的液相探测基于个由10 nm厚度的SiN薄膜和金属液相池组成,通过扫描探针在针尖尖·端形成有效的红外探测近场对吸附(浸润)在SiN另侧的纳米颗粒或活体细胞进行原位液相扫描。
液相原位纳米红外成像与光谱下的A 549癌细胞
这项工作是基于反射式光路的散射型扫描近场显微镜(s-SNOM)和nano-FTIR建立的原位液相样品池,通过搭配波长可调谐的红外激光器,有希望拓展从近红外(别是近红外II区)到中红外(全指纹区覆盖)乃至远红外的全红外波段的液相环境下材料和细胞的纳米尺度探测。
相关产品:
1、neaSCOPE纳米光谱与成像系统
https://www.chem17.com/product/detail/36790574.html